最近在看《成功的反思》,書中提及到很多人會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,而忽視了背後的運氣或機遇,結果對比自己社經地位差的人,常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對方沒努力過,現在才會成為社會中的失敗者。
電影《濁水飄流》正正是描述一群社會中的「失敗者」。他們有各自的原因而成為無家者。他們在城市中飄流,是一潭被人厭棄的濁水。電影沒太多描述他們的背景,但正好反映出他們如何被社會邊緣化,深水涉是窮人住的地方,如果也起豪宅,窮人可以住在哪?

這是一個「贏家」與「輸家」截然劃分的年代,機會與命運,只會眷顧本就幸運的那群人,而「只要努力便能成功」成了天大的謊言。若你幸運擁有市場經濟重視的才能,便能往上爬;反之,只能跌落機會之梯。
──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「成功」?
《濁水飄流》的無家者,他們甚至最終連人的尊嚴也被消耗殆盡,戲中一直貫穿的是金錢VS尊嚴的矛盾,執法人員強行清場時指露宿者的物品是垃圾,需要清走,以吳鎮宇為首的一眾露宿者想阻止也阻止不了。「甚麼垃圾?這是我的家當!」,輝哥打官司討回公道,只要有一口氣也要堅持爭取對方的道歉。
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擁有幸福與尊嚴的社會,如何保持謙卑、珍惜所有人的付出是混亂世局中,我們都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,讓每一個人都真正擁有尊嚴和幸福。
人與人之間,縱使身份地位不同,也只是講兩個字:尊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