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習慣的「儀式」

一直以來都十分喜歡打書釘,但打書釘一般不能太長時間,此終多有行李在身,久久站立會有點辛苦,難以閱讀小說類的書籍,久而久之在打書釘的過程中訓練了速讀工具書的能力。

只要看到書名有興趣的都看看目標,再快掃一次想看的內容,閱畢後,短短的回家路徑就成了思考的綠洲,連結書中所提及的和我有何關係。

這個過程慢慢變成一種習慣,而有次我看書發現,能變成習惯原來是有背後理據的。

只有空想卻無法堅持行動

好多時候我們都想建立一些習慣去改變自己,例如最多人會希望自己有好的身型而建立運動習慣,但大部份都失敗收場,當然建立方法有好多種也有成功例子,例如APPS提醒、朋友相伴、獎罰機制、自我堅持等等,但少有人提及「儀式」。

回家路上我都會看到書店的招牌,一看到我會入內走一圈(其實有時係天氣太熱入去過下冷河),這個「儀式」啓動了我打書釘,短短十分鐘有之,時間多時一小時有之,最後十多分鐘回家路途散步思考。

「儀式」正正是告訴我們腦袋是時候做一樣特定的事

就像反射動作般,「儀式」令你身體記起了當做的事,即是左圖所說的CUE,以後在書店走一圈就啓動其象徵的行為了(背後嘅BIO野我已經忘了),而不約而同在教授如何提升專注力、提升睡眠質素等書時都有提及「儀式」的重要。

以下是我最近做的小實驗,慢慢都成為習慣,效果不錯

每天番工/放工「戴耳機 」→ 聽電台學習英文或了解時事
每次「打開銀包」 → 用APPS 記帳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
到辦公室「飲杯水」 → 一段時間(自訂)的專注工作
晚上「刷牙/拍拍枕頭」 → 好好入睡

暫時尚未想到寫文章的「儀式」,所以自己就經常懶惰起來了,未知有沒有甚麼好提議。

教師的最後爆SEED《3年A班-從此刻起,大家都是我的人質》

一開頭是被標題吸引的,因為教師綁架學生這題材,會令人好奇動機是甚麼,一般而這,電影需要在頭十分鐘的時間引起觀眾好奇,以令觀眾投入角色和情節,而這日劇似乎在劇名上已做到了這個效果。

而這個效果出乎意料地在每集的開首及結尾都成功地發輝了作用,令追看性不斷升級,實在是久違了具追看性的日劇。

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

故事開首是由飾演美術教師3年A班的班導師柊一颯(菅田將暉 飾)的自白開始,再切入學校日常,在畢業禮前十天引爆炸彈(真係爆嘅爆SEED),威脅著學生要成為人質,除非解決到老師交給學生的每日課題,否則可能繼續引爆炸彈甚至殺人。

而第一個課題是: 「為甚麼我要脅持大家作人質?」

Let’s Think.

以下開始嚴重劇透。(逃生門)

透過學生之間的交流,慢慢揭開了像推理小說般的格局。

一名班內的同學景山澪奈早在半年前自殺死了,但原因不明。為解開謎團,將班上的29名同學集合起來,到底是誰引致這項悲劇的發生?

媒體的報導炒作,網上平台的火熱討論,令事件迅速升溫。
大家都在擔當起刑警責任,運用起底或網絡上片面的「證據」討論起來。

為撐起碼十集的日劇長度,故事當然不是簡單的找出兇手就完結,一個一個的線索和疑團,在每日的課節中一步一步走到背後的真相,開初幾集由被誤解、欺凌、偽造影片、地下組織、熱血老師的假象等等,令劇集走向一個又一個的新謎團,不只讓學生摸不著頭腦,而老實說這也成為了劇中的敗筆,就是和這位自殺同學相關的人物實在太多了(另一敗筆係咁多學生都KO唔到個老師實在廢,如果菅田將暉再大隻D或者會有D說服力),為了迫在一個場景下發生所有事(學校其中一班),拉攏各人過程中就有沙石了,也許改為7–8集會好得多,尾幾集也漸多FLASHBACK了,後勁不繼。

劇集截圖

雖然有點恨鐵不成鋼,但總算反映了班房中的中學生的現實(唔多唔少都中依家D學生問題),每集的說教式結尾,實在是久違了的感覺,日劇迷而言,以往《女王的教室》、《家政婦三田》又或者木村一系列日劇(仲有好多套,但唔舉了),可以說是建構了不少觀眾的價值觀(我細細個就睇,懷疑有半份性格黎自日劇),了解說話的重量、和朋友傾訴的重要、找出自己人生方向、人際關係應如何磨合、愛情中得不到的執念等等。

「因為你一句微不足道的話,有人可能因此得救,但是相反的……不要忘記也有人可能因此受傷。」

最尾一段的自白,看著鏡頭的演釋,實在有當頭捧喝的感覺,讓我想起,最近有單新聞是馬來西亞一名16歲少女在Instagram發起投票問網民,應該選擇死亡還是活下去;結果有69%人投下「死亡」的選項,不料數小時後少女跳樓自殺死亡。

劇組創作MINDVOICE 的登入畫面

對應了上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還遠嗎?》中,很容易在無形之中也殺了人。
社交平台成了訊息的主導者,好人壞人,事情好壞都由網民主導著一切,真真假假誰人能分,以往欺凌的問題,在今日社交平台用戶比全球人口還要多的年代,網絡欺凌的嚴重性甚至比肉體的欺凌來得更嚴重。

你們已經過了可以感情用事、隨意犯錯的年紀,要思考思考思考,對自己說的話以及做的事負起責任來。

面對刀槍的攻擊你也許會被嚇壞了,但「惡意的言語」的攻擊性更容易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桶了別人一刀。柊一颯教學生 《靜思定》 實在是一道網絡惡意的好解藥,只是現實中誰有這能耐,故事結尾都表明了現實在事件後沒有怎改變(雖然最後個網友無禁到ENTER,個人覺得係多左),不過對主角而言,那十天就是她整個青春了。

對一個教師而言,有一個課堂能成為學生的青春,無憾了。